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首页>优秀单位>正文

安徽理工大学干部在线学习中心[2017]

一、中心简介

(一)建立背景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积极开展教育干部远程网络培训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创新精神改革学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提升学校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加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自2012年起,学校依托“高等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平台”,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合作建立了“安徽理工大学干部在线学习中心”。

(二)安徽理工大学简介

安徽理工大学坐落在淮河之滨、国家重要能源城安徽省淮南市,是一所具有煤炭行业特色,以工为主,工、理、管、医、文、经、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45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两所煤炭高校之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秉承“艰苦奋斗、务实奉献”的传统,铸就了“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的校园文化精神,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煤炭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机构设置

安徽理工大学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校纪委书记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干部在线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干部在线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安徽理工大学干部在线学习中心”,挂靠学校党委组织部。

(四)人员分工

目前,“安徽理工大学干部在线学习中心”共有管理者4人,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任主任;校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部长、党委党校办公室主任和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委党校办公室副主任任副主任,具体负责在线培训的组织协调工作;党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任组员,具体组织实施联络工作。形成了由校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党委组织部、党委党校具体抓,其他相关部门协同抓的在线培训管理网络。

二、培训经验报告

学习中心自建立以来,学校通过其优质培训网络课程资源及在线学习系统,对安徽理工大学干部职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在线学习培训,先后开展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两学一做”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高校新党员专题网络示范培训班等专题培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三年年度常规培训,目前正在开展全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两学一做”网络培训示范班,累计培训干部10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是学校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一次有效尝试。主要做法如下。

(一)注重顶层设计,强化在线学习培训的各项保障

1. 党委高度重视

学校党委将在线培训工作摆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突出位置,从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高度加以谋划和推动。校党委书记郭永存多次在学校处级干部会议、基层党建工作会议上对干部在线学习工作提出要求,明确培训任务,要求进一步创新培训形式,切实抓好干部培训工作。

2. 创新活动形式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学校党委继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不断拓展培训的方式和途径,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战略,拟在2018年多措并举开展干部外出培训工作,组织全部干部分别参加境外、国内知名高校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开展合作培训工作。

3. 加强制度保障

学校研究制定了《安徽理工大学干部在线学习管理规定》,明确了在线学习的指导思想、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此外,学校在每次学习培训前还专门下发通知,对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组织管理进行明确。

4. 加强组织保障

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校纪委书记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干部在线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干部在线培训工作;成立了由党委组织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共同组成的“在线学习中心”运行管理机构,保障干部在线学习中心的正常有序运转。

5. 加强经费保障

学校每年在年度财务预算中单列干部在线学习培训经费,确保“安徽理工大学干部在线学习中心”的正常运行。

6. 加强技术保障

为全面熟悉业务,更好的为学员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在短期内通过自学培训资料、向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老师咨询等方式,即时掌握了培训平台具体功能、培训管理员操作流程、培训班主任操作流程、培训学员操作流程等。“中心”还预留了工作人员联系方式以便及时解答学员在线学习培训问题。通过一系列细致周到的安排,帮助全体学员在最短时间掌握在线学习培训操作。

(二)注重务实管用,提高在线学习培训的实效质量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五个围绕”按需培训,从每位学员本职工作需求出发,结合个人兴趣,研究确定政治理论和专业拓展方面的学习内容。

1. 围绕二级党委中心组织开展培训

学校每年制定校、院二级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围绕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开展集中学习活动。针对中央、省委、教育部等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依托“干部在线学习中心”,组织干部职工观看知名学者、业内人士等的讲座视频,通过权威专业的理论解读,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强化教育效果。

2. 围绕年度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培训

学校紧密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讲重作”专题教育活动等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学习辅导。依托“干部在线学习中心”,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相关讲座视频,引导教职工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增强反对“四风”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争做合格共产党员。

3. 围绕干部党员的不同类型开展培训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学校新任处、科级干部和基层党支部书记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水平,学校适时举办新任处、科级干部培训班和基层党支部书记轮训班。培训过程中,依托“干部在线学习中心”,组织全体参训学员学习了工作相关讲座视频,视频针对性强,既有理论高度,又注重与学校工作实践相结合,为新任处、科级干部和基层党支部书记开展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迪。

4. 围绕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开展培训

学校、学院二级党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注重发挥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干部在线学习中心”为培训提供了积极有效的学习支持,保证了学习材料理论的高水平和实效性,为学校提高党员发展工作质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注重应用推广,扩大在线学习培训的覆盖面

1. 开展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在线学习培训

学校在处级以上干部参加在线学习,取得较好效果的基础上,探索试行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在线学习,并且纳入“安徽理工大学干部在线学习中心”,让广大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登录中心学习,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得到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一致好评。

2. 开展科级干部在线学习培训

今年,学校将全校近200名科级干部纳入在线学习培训系统,扩大务实有效管用学习方式的覆盖面。

(四)注重学习考核,促进干部在线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学校建立干部在线学习考核机制,将干部在线学习纳入教育培训基础学分,对未完成年度学习任务的学员,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除不记分外,按未完成的学分数扣除原有学分,并作为年度考核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三、培训的初步成效

(一)拓展了培训渠道,调动了干部参学积极性

开展在线学习,整合了优质的教育培训资源,实现了精品课件的集成,拓展了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的覆盖面。干部在线学习以网络技术为基础,搭建了全新的学习平台,突破了干部教育只限于脱产培训的思维模式,拓展了干部教育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向学员提供了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充足的选择空间,充分体现了当代以人为本、个性化教育理念,满足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需求,有效地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调动了干部参学的积极性。

(二)实现了干部自主选学,创新了培训形式

在线学习可以改变过去干部培训“你讲我听”的被动受教育观念,实行干部自主选学,可以充分发挥在线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优势;开展在线学习,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干部的学习、学时管理、查询,实现了教育培训管理考核的创新;开展干部在线学习,为干部终身学习、持续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三)提升了能力素质,缓解了工学矛盾

干部在职学习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工学矛盾,针对不同岗位特点,合理确定学习课程。在线学习按照各类干部的素质要求,设置了必修课和选修课,能满足不同层次干部的学习需求,同时又不受时间、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修学习课程,极大地拓宽了干部知识视野,在提升能力素质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四、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为推进干部在线学习平台更好地为高校建设和发展服务,我们结合实际使用和干部反馈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建议提高视频源质量和录制效果。整体上说,平台运行比较正常,维护及时,但是少数视频播放不是很流畅,画面不是很清楚。

第二,建议及时增加一些名家、大家的授课内容。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能够结合地方实际,开发适合地方高校的课程资源,满足地方高校培训需求。

第三,建议完善学习过程监督。有些干部由于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出现找人代学和学习过程不在场的问题,建议使用先进科技手段弥补这一漏洞。

今后,学校将继续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深入开展干部在线学习培训工作,将干部日常教育培训与在线自学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完善创新,继续借助高等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平台,学习当今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优质教育资源,及时了解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沿动态与热点难点问题,拓宽教育视野,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管理水平与创新能力。

分享到:
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